口罩的疑惑

過年前,看到疫情開始了,我就已經訂了很多口罩,主要是有朋友提醒過,一有疫情發生,口罩必須要買,買了很多,也送了很多給朋友,目前不用捱貴口罩真是萬幸。

回想2003年沙士時代,那是還在讀初中,我記得一大早未醒老爸進來給了一大包白色布口罩,這布口罩便宜,戴這些去學校。那時候基本沒去思考什麼口罩規格,質量問題,回到學校也看到五花六色的口罩。在買前對於口罩沒什麼認識,還是初略google 了一下,那時候幾乎沒有很多文章介紹口罩(農曆年前),看了一些花粉口罩,外科口罩,最後拿起家裡的口罩對比一下,還真的有些不同。原來之前一直在用的都是ASTM level 1口罩,其實也不貴,$50 40個,都是之前要去醫院買了盒,上面寫著BFE,PFE 》=98%,這些當年經歷過一整個沙士年代,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也沒什麼新聞介紹口罩。不過現在卻不同了。

現在一般人買口罩,都會看幾個英文,就是BFE,PFE,ASTM,VFE 之類,這些過年前我才google 了一下,那時候,不要說這些名詞,就連 細菌 和病毒的分別都不太懂,看了真的很好笑。

買的是韓國口罩,那時一盒子也是港幣四十多元50個,PFE,BFE 98%以上,我就看著網上的圖買了回來。也買了一些KF84,因為KF84更加廉價,沒記錯是$56 250個,不同就是kf84沒有PFE,慢慢到了現在估計大家都懂了,BFE是細菌,PFE 可防病毒,因此大家有口罩都不心安,還要有PFE 級別。 個人卻不是特別擔心,心想一個沙士都能過,為何現在要那麼擔心,個人估計是媒體傳播信息太多了,現在基本沒什麼外出,就算外出,也不會有人跟你面對面講話,所以就算戴著BFE 口罩已經可以阻擋飛沫傳播。也許是有了口罩說閒話,但我經常在用的是可以多次使用的口罩,就是豬嘴,一次性的給了一大半要上班的朋友家人。

口罩荒,再多的一次性口罩也不夠中國人花,而且會產生環境的污染,先不說環境,說說材料,幾乎是十分緊張,奇怪的是大家都不習慣使用多次性口罩。看新聞說Hk mask 是香港人口罩,可以換芯,其實這種口罩中國產的早就有賣,表面是靜電布料,裡面可以換濾芯。

深中海出產的口罩,可以換濾芯多次使用

一個一次性口罩,有3層,也就是說材料要買3種,假如是濾芯口罩,你只需要買濾芯,而濾芯只是普通一張濾紙,你不用繩子,不用什麼複雜包裝。面對材料緊張,其實是不是應該向多次性口罩進軍呢? 還是說口罩商不能錯失這次掘金的機會。現在已經是3月中,但口罩批發價還是$150 盒,買一個小米口罩才$160 人民幣2個濾芯。跟朋友說笑,我搶濾芯基本沒人搶,但是你們搶口罩卻要排隊,這不是一種奇怪的現象嗎?為何媒體無人建議使用多次性口罩呢?而是不停說沒口罩!沒口罩!這基本是在製造著市民的恐慌心態。面對全球性的口罩需求,要口罩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要解決這個口罩問題,一次性口罩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近期又有一家叫mask factory 賣口罩,首先是便宜一盒,高價幾盒,先不說有沒有貨,標準也拿不出來。看著很多人搶了,買到高興就好,幾時能到貨也不清楚。大家都擔心著沒口罩用,卻沒人去想如何可以讓產量少卻能最多人用到。假如大家都能用可以換濾芯口罩,產家也只是提供濾紙一片,估計這生產速度估計會是口罩的十幾倍,因為你不用壓紙,也不用壓繩,一人兩個口罩,定時清洗,循環使用。解決口罩荒,除了病毒消除完,日後如何去統一口罩規格也是一大問題。一次性口罩適合於醫院使用,但是民用口罩多次性口罩才能解決災難性疫情。假如每個家庭有2個多次性口罩,每當發生大疫情,政府只需要分配濾芯,即可以減少外科口罩的需求。單片的濾芯相信對比口罩也容易儲存。多次性口罩而且可以外加一些消毒喷雾上去,減少病毒黏貼。每個家庭都需要一些防備,日後我一定會買一些多次使用口罩作為後備,幾年一次大病毒,醫療儲備已經是家庭必須。 

也是電影看得多,假如有一天,沒口罩不能出門,你會如何出去外面買口罩呢?

停教不停學-網上課程

雖然政府說停課不會早於3月16日,但是目前抗疫物資嚴重短缺,學校基本上無法補給口罩等抗疫物資,醫院也不夠使用,因此復課可以說是無期。因此協助學校重新編排了上課時間表,提供了多個平台給老師使用及培訓,進行網上教學,希望繼續為在家的學生提供教育。這裡分享最近一個月內的心得。

 

Teams

 Teams 是Microsoft Office 356 其中一個軟件,若學校有參與office 365,基本上都可以免費使用teams,Teams 前身就是skype,現在整合了onedrive,Form,skype,onenote等一體,成為一個大集合團隊軟件。教育版的teams可以建立班級,可以建立作業及功課,Class Onenote,加上每個Teams 可以建立獨立團隊及頻道,可以在各自頻道裡面發起視像會議,學生就可以立即與老師進行網上教學。

Teams 有幾個優勢

1.文件整合,網上教學時分享的文件全部在頻道的檔案中,老師無需再分享給學生

2.視頻錄影,網上教學時,老師只需要啟動錄影,整個視頻的情況都可以完全錄影,完成後視頻會自動上載到頻道,老師也可以通過stream APP進行分享及編輯

3.功課作業,teams 整合了類似google classroom 的功課平台,因此完成網上課程,立即可以分享功課作業

4.聊天功能,可以給學生提問

5.整合其他程式,可以將電子學習APP例如Nearpod,Zoom,Kahoot等加入頻道中

6.學生筆記,可以通過onenote 來監察學生是否在網上課程上做筆記

7. 統一管理,Teams 可以通過管理平台去管理學生帳號,進入會議的人都是實名制,因此方便老師了解哪些學生沒有出席,方便跟進。

8.支援人數多,teams 支援多於100人同時會議,筆者詢問Microsoft 最大支援近5000人同時一個會議。

Zoom

Zoom 應該是網上會議比較出名的一個,目前香港各大學基本上都使用zoom 來網上授課。Zoom 優勢是使用十分快捷,一條連結及密碼,開個APP就可以開始上課。Zoom 的優勢

1.簡易快捷,老師只需要給學生一個連結及密碼,學生就可以進入會議,而且在APP裡面會保留進入會議的記錄,學生只需要再選擇對應的老師,就可以再次進入,相對起Teams 必須排程簡易。

2.黑板功能,出席者都可以使用黑板功能在屏幕上寫字,互動參與較強

3.電腦音頻,Zoom 可以通過設定輸出電腦音效,這個是Teams 做不到的,因此Zoom 講者電腦播放影片,參與者都能聽到。

4.對會議控制權是100%,絕對可以禁止其他人聲音,離開會議也是非常簡單,可以完全趕人出會議,這是teams和meet都不能實現的

5.管理員可以看到整個學校進行中的會議列表監察狀況

Meet

Meet 是google 推出的,前身應該是google Handout,經過多次轉型,最後變成了Meet,Meet 與Zoom功能類似,一條連結就可以進入會議,會議速度都快,不過因為是Google 提供的服務,不支援中國國內地區,因此比較難推行。若沒有學生在內地,Meet 基本上與Zoom 接近,而且免費,在線人數都有100人,而且都支援錄影。

各平台不足之處

Teams 缺陷

1.無法分享電腦音頻,播放視頻都是靜音,感覺無奈,電腦需要安裝Voicemeeter等輔助輸出

2.視頻斷線頻密,接近多星期的網上學習,經常出現看不到講解

3.匯入學生資料及修改學生資料難,支援十分不足,就連Teams 學生原則都不能夠大批量修改,需要每次20個學生修改,修改學生資料則需要使用command shell來處理

4.頻道貼文老師無法刪除,需要學生自行刪除,學生經常聊天洗版,老師感到無奈

5.無法完全關閉學生聲音

6. 主持人結束會議,會議還是沒有結束,學生又在裡面搞亂(網上還要維持秩序@@!)

Zoom 缺陷

1.無法處理文件,必須相同的平台,例如電腦對電腦,才能接收文件。其他平台只是顯示圖片,若能提供一個平台作為儲存空間就完美

2.免費版只支援40個人出席(香港地區),而且時間只有40分鐘,升級後才能支援300人。

3.視頻錄影都是收費項目,就算升級後,錄影還是要買空間

4.無法識別學生身份,用戶可以自行修改姓名

Meet 缺陷

1.國內無法使用,也就是非全球性

2.最多100 人參與

3.畫面控制方便不如zoom 那般簡單直接

一開始在校內推Google Meet,但因為農曆年過後,很多學生其實還在國內過年,除了翻墻無法瀏覽Google Meet。因此放棄了Google Meet,其實它免費也功能不錯,但是得知道有學生在國內,因此必須照顧不同需要,不能放棄個別學生。最重要還是要有一個平台能整理老師的教學材料,Teams 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隨著在家辦公的人數增加,Microsoft 也發現了服務器支撐不了那麼多人,除了局部服務器停機的問題,造成了幾次高峰期Teams 掉線,因此又找了Zoom 作為視頻後備,其實免費40分鐘,基本足夠老師上課,不過要超過40分鐘,除了付費,其實也可以暫時休息,然後重新進入會議,也是不錯的方法。

停教不停學,其實老師要付出的其實比正常上課還要多的時間去準備,平時40分鐘的課程,課堂上可以叫學生閱讀,做練習,但是網上課程,基本上是老師一個人的直播,老師要一直說40分鐘,在家工作還要照顧自己家庭孩子,有老師說在家辦公已經變成24小時工作,精神很緊張,直播壓力也很大,的確,這是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平時的模式完全無法使用,以前不用電子教學的老師,現在也一起跟著一起學習,也許電子教學在這次疫情下會在香港普及。也期待各種平台能為教育做出更多的支援。

voyager 加密病毒

最近新遇到的加密病毒,.voyager,威力強大,可以在同一網絡散播,中毒的都會要求解密,寄email: voyager@cock.li ,目前還未知解法。嘗試聯絡對方要求解一個檔案都無法成功,估計是因為公司網絡會同時能存取公司網絡,造成檔案被多次加密,這種就變成了類似洋蔥網絡的效果了。我估計除非把公司的所有ID都找出來,才能有機會解密。

目前還不知道通過什麼途徑攻擊的,不過公司有AD的要小心,此病毒只有是公司網絡能到訪問到的地方,基本都會加密,不過它還是比較聰明,windows 的系統文件它保留了,給你可以打開電腦看看情況。

繼續關注此病毒發展,希望早日解密

停學不停教,網上學習

自上次道路淪陷後停課,開始採用網上學習,本人研究了多種途徑,包括網上直播,視頻等,發現這些對老師要求太大,技術支援上也很大。老師需要視頻,學習,功課一併互動,最後選擇了ipad + edpuzzle

首先ipad 是錄影視頻,希望老師使用耳機,開始前先做測試,以及為自己設定一個鬧鐘,譬如10至15分鐘一節。

如何錄影IPad 屏幕可以上youtube 找,我隨意找了一個

其次就是使用edpuzzle,這是一個視頻與功課互動的平台,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指定視屏的時間完成指定的任務。也就是說學生必須要看視屏,不然就無法啟動任務。

edpuzzle 教學:https://go.edpuzzle.com/OnlinePD.html

學校購買授權其實也不是很貴,1萬港幣左右,在這非常時期,希望各位老師努力學習不同的教育方法,繼續在家中為學生提供教育。

網上校管系統終於出事

校管連翻升級,出事早已發生

前日新聞終於爆出香港學校網上校管系統被黑客入侵的新聞(HK01),內情還沒有詳細的公佈,筆者估計教育局早已經知道系統有問題,10月至11月做了2次系統更新,相隔只是13天,(更新記錄),昨天也閱讀多份新聞,發現出事的學校有一些共同特征:他們都是名校,都是開放給家長及學生使用,部分更讓學生參與更新資料。校管系統出事,可以說這是一個個人資料災難,裡面的個人資料應該是最齊全的。

校管系統的目的

學校網上校管系統發展了多個版本,教育局一直利用校管系統收集學校學生資料,包括學生及監護人等資料,而今年也不斷更新,不少政府與學校資料都通過系統更新。若此系統是教育局與學校溝通的系統,那麼這個系統是否應該開放給學生以及家長?甚至對校外開放?筆者於2015年文章已經提過,校管系統是迷失了方向,某些功能根本不應該出現於系統上,譬如學生選科,課外活動等,這些需要大量數據輸入及更新的模組,不應該於校管系統結合,校管系統需要的是最後的結果,過程根本無需要理會,因為大部分學校都使用這個系統來出成績表及報告,這個過程對系統一點用途也沒有,需要的是最後的結果數據,能簡易的匯入系統,出報告,學校應該已經滿足。

學校必須守護系統

新聞事發與校管系統更新相隔了數星期,相信政府得知後也沒有立即通知學校停用系統。其實校管系統是可以自行決定是否開放給校外登入,當出事後政府也沒有通知叫學校暫停開放,因此學校需要靠自己去停止。建議就是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要開放系統給校外登入。而且於firewall中設定ip 地址只給某個ip段訪問websams https server。你要老師定期更換密碼是不可能的,另外政府新增的{統一登入系統}也建議不要開啟,一個擁有超級權限的人能登入所有系統,而且這個人還是校長,但這個人對資訊科技保安意識有多強又不清楚,系統也沒有多重驗證,出了事當然是找IT人出氣,作為IT同工,切記不要讓此系統於學校登入,除非你想出事。而校管系統的登入記錄也相當惡劣,每次都是csv,建議自己寫個app自定轉存自己觀看。並且審視目前所有員工的權限,可以建立測試戶口去測試每個用戶群組可以接觸個人資料的範疇有多少。

何時才能有新系統

2015年到現在,雖然樂見不少軟件公司加入開放學校系統,不過仍然沒有能替代eclass,希望各學校系統開發商能積極去推出更多平台,與政府校管系統結合,令校管系統只屬一個內聯網,不再開放。而政府也可以牽頭使用API模式給外來系統接入更新資料,加快對校管系統的優化,目前的進度實在太慢。

資訊科技統籌員

一九九九年五月十八日,香港政府宣布一百二十間學校編配資訊科技統籌員,然後二零年繼續編配,推動學校資訊科技發展,但到了二零零二年,政府取消了資訊科技頭籌員職位,改為撥款開一個教師職位,至此之後,資訊科技統籌員於學校成為可有可無職位。現在講起這個名詞,好多人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有人說同技術支援人員有何分別。根據政府一九九九年新聞稿介紹

資訊科技統籌員的職責如下:

* 統籌、策劃和推行各課程應用資訊科技、

* 為教師策劃和籌辦資訊科技方面的培訓、

* 為教師提供支援和統籌外間的支援服務、

* 管理資訊科技資源,包括財政預算及器材、

* 向學校管理層推介購置資訊科技硬件/軟件事宜及培訓教師,以及

* 與其他學校交流推行資訊科技的經驗

可見這個職位其實是一個導師職位,並非維修人員,與技術支援人員TSS不同,反而需要通過統籌人員培訓員工學習使用科技,減少支援。但就因為當年斬一斬,換了一萬八千元的撥款,有哪間學校會請一個這樣不能教書的統籌員,請也請一個電腦教師。

香港於資訊科技教學落後於其他發達國家相當多。政府去看完其他國家搞stem,才開始推動香港搞STEM,但這個局,又是拋錢遊戲,小學STEM,中學又STEM,完全無路線,無規劃可言。我問有些中學老師:你們擔不擔心,小學現在玩機械人玩得十分投入,但到中學又開始教機械人,小學生升到中一又要重溫小學課程,到時你們如何應付?

於學校工作多年,感覺好多學校總是盲目的亂試,3D Printer好像好好,買回來試下,發現幾堂課才能完成一個作品,課時不夠,又繼續風塵。program 都好多種,ipad 又有,office 有microsoft 又有google docs,究竟學校需要什麼,學生需要學什麼,感覺相對以前大牛龜的年代現在混亂多了。

政府當年設想是好的,但擱置多年,好多學校已經忘記了如何去統籌自己的資訊科技,只有請多一至兩個技術支援人員不同幫教師解決電腦疑難,現在開始編配常額資訊科技統籌員能否為教育界撥亂反正,還要看學校是否會用這筆錢來請老師,還是請『軍師』。

這個職位絕對不是電腦技術員,他們要好似lab tech般,要測試每一樣可行的實驗,提供適合學生,教師可以用的電腦科技供學校使用,也不是宅男般閉門造車,統籌需要與各科的老師交流,如何將電腦技術運用於教學中實踐,善用,提升教學質素。如果沒有實踐溝通測試,資訊科技於教學只會是一種負累。

舉例子,一個Quizizz APP,十分好用的APP,如果學校使用會如何使用?叫教師一題題輸入?還是尋找尋找解決方法?不少教師不相信這類APP如何幫助到學生,這個APP能夠將學校MC 試題庫不斷重複使用,可以隨機答案,可以隨機試題,限時,自動批改,教師基本上無需花額外時間再做mc 題目,擔憂要收功課,要改功課,又無需擔心要花多少錢去買試題庫。如果懂得用,試題庫只要用原本題目變excel匯入,如果不懂得用,要每題輸入,根本是負累。

真心希望香港學校能為香港資訊科技教育訂立長遠發展方向,目前已經開始了一輪STEM熱潮,究竟會白白浪費多少金錢不清楚,但真心希望下一代能夠對資訊科技有好奇的心態,更有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