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I 超融合基礎架構的優勢

超融合架構於2016年開始發展,現在估計快超出SAN了,首先先對比一下超融合架構和傳統架構。

傳統架構和HCI 對比
傳統架構和HCI 對比

上圖來自SANFOR ,對比傳統SAN 架構,首先說一下傳統的SAN架構,需要專業的交換機(SWITCH),獨立的服務器還有軟件管理,控制器,集中性的儲存設備。而超融合架構只需要X86型的服務器和交換機。做一個表格進行對比會比較清晰

項目 傳統 超融合架構
網絡設備 劃分Zone等操作,一般用光纖等專業設備 簡易網絡,可以用以太網10G
RAID RAID 5、6 節點,無需RAID
RAID 初始化 需要,大容量初始化也許需要幾天,修復也需要時間 無需初始化
硬盤故障 更換硬盤,初始化,更換RAID控制器,需要全盤修復 自動修復節點,只修復已經寫入的數據
擴展容量 複雜,手動,需要加RAID 簡易操作添加節點,容量池
儲存架構 集中儲存 分散性儲存
恢復速度 取決於硬盤讀取速度,一般就是100M左右 取決於節點數量,一個節點100M
硬件要求 鎖定某些廠商 X86服務器,彈性大,可以選擇的服務器多
空間要求 大約20U 約10U 左右
成本 幾乎配套勢購買,成本較高 根據需求購買,可以後續添加,成本可以控制
耗能 機器多,耗能也大 機器少,耗能是SAN 60%左右
部署時間 估計一星期 一兩天完成
硬件維護平台 多個平台 一個平台

待續。。。

HCI 超融合基礎架構

最近做預算,原本打算想把普通的vm服務器升級上SAN,不過想了想這SAN其實已經是好多年前的技術,現在應該也換新了吧,上網找了一下,原來在2016年已經出現了vSan 和HCI,而且HCI 今年越來越多,看來科技已經跑了一段很長的時間,的確,自從『雲』端概念起,虛擬化服務就已經普及,所以對設備的要求和虛擬化操作也成熟了。

閱讀了很多資料,具體了解不多,可以從維基百科和百度那去看看HCI 超融合基礎架構(百度)(維基百科)。簡單理解,首先這個架構已經包含了儲存、運算、網絡等基礎設備。一般我們走虛擬化都會想首先有1臺控制器作為主機,然後一台儲存的服務器可以存放虛擬系統,最後他們用光纖網絡連接起來。這個是傳統結構,而HCI就是把這些基礎設備融合在一起。而HCI 一般都有一個管理平台,可以建立虛擬機,或者就是管理這些設備叢集。

HCI的目的就是為了減少技術難度,減少成本和管理難度,比較適合中小型企業。當然我也沒看到實體機,也體驗過,也不知道究竟怎麼入門,目前還沒有機會入門。

主要看到它幾個比較好的優點,

首先是分散性儲存,也就是你可以隨時增加節點,進行擴充,相對於SAN 集中在一台儲存的服務器,分散性的風險比較小。X86型服務器,普及型的服務器,性價比高,也不用什麼光纖交換機,假如你有10G網卡應該是可以的。叢集之間的服務器可以相互備份,因此減少失敗的機會。IT 大頭例如google, facebook 們都基本換了HCI,因此你可以看到它一定有更大的好處,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就是管理上的難度,對比傳統的架構,你需要去了解服務器,交換機,備份,儲存器大小之類的東西,如何去擴展,而HCI 集中性的管理平台,橫向擴展,添加大小就是增加節點,資源監控也是在軟件平台上觀看,也許對於小型企業這一點還是比較重要,因為沒有多少小型企業有那麼多專業的工程師去維護服務器。

待續

有時間慢慢研究,參考資料:

1.青雲

2.smartx

3.更換HCI的理由

4.。。。

口罩的疑惑

過年前,看到疫情開始了,我就已經訂了很多口罩,主要是有朋友提醒過,一有疫情發生,口罩必須要買,買了很多,也送了很多給朋友,目前不用捱貴口罩真是萬幸。

回想2003年沙士時代,那是還在讀初中,我記得一大早未醒老爸進來給了一大包白色布口罩,這布口罩便宜,戴這些去學校。那時候基本沒去思考什麼口罩規格,質量問題,回到學校也看到五花六色的口罩。在買前對於口罩沒什麼認識,還是初略google 了一下,那時候幾乎沒有很多文章介紹口罩(農曆年前),看了一些花粉口罩,外科口罩,最後拿起家裡的口罩對比一下,還真的有些不同。原來之前一直在用的都是ASTM level 1口罩,其實也不貴,$50 40個,都是之前要去醫院買了盒,上面寫著BFE,PFE 》=98%,這些當年經歷過一整個沙士年代,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也沒什麼新聞介紹口罩。不過現在卻不同了。

現在一般人買口罩,都會看幾個英文,就是BFE,PFE,ASTM,VFE 之類,這些過年前我才google 了一下,那時候,不要說這些名詞,就連 細菌 和病毒的分別都不太懂,看了真的很好笑。

買的是韓國口罩,那時一盒子也是港幣四十多元50個,PFE,BFE 98%以上,我就看著網上的圖買了回來。也買了一些KF84,因為KF84更加廉價,沒記錯是$56 250個,不同就是kf84沒有PFE,慢慢到了現在估計大家都懂了,BFE是細菌,PFE 可防病毒,因此大家有口罩都不心安,還要有PFE 級別。 個人卻不是特別擔心,心想一個沙士都能過,為何現在要那麼擔心,個人估計是媒體傳播信息太多了,現在基本沒什麼外出,就算外出,也不會有人跟你面對面講話,所以就算戴著BFE 口罩已經可以阻擋飛沫傳播。也許是有了口罩說閒話,但我經常在用的是可以多次使用的口罩,就是豬嘴,一次性的給了一大半要上班的朋友家人。

口罩荒,再多的一次性口罩也不夠中國人花,而且會產生環境的污染,先不說環境,說說材料,幾乎是十分緊張,奇怪的是大家都不習慣使用多次性口罩。看新聞說Hk mask 是香港人口罩,可以換芯,其實這種口罩中國產的早就有賣,表面是靜電布料,裡面可以換濾芯。

深中海出產的口罩,可以換濾芯多次使用

一個一次性口罩,有3層,也就是說材料要買3種,假如是濾芯口罩,你只需要買濾芯,而濾芯只是普通一張濾紙,你不用繩子,不用什麼複雜包裝。面對材料緊張,其實是不是應該向多次性口罩進軍呢? 還是說口罩商不能錯失這次掘金的機會。現在已經是3月中,但口罩批發價還是$150 盒,買一個小米口罩才$160 人民幣2個濾芯。跟朋友說笑,我搶濾芯基本沒人搶,但是你們搶口罩卻要排隊,這不是一種奇怪的現象嗎?為何媒體無人建議使用多次性口罩呢?而是不停說沒口罩!沒口罩!這基本是在製造著市民的恐慌心態。面對全球性的口罩需求,要口罩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要解決這個口罩問題,一次性口罩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近期又有一家叫mask factory 賣口罩,首先是便宜一盒,高價幾盒,先不說有沒有貨,標準也拿不出來。看著很多人搶了,買到高興就好,幾時能到貨也不清楚。大家都擔心著沒口罩用,卻沒人去想如何可以讓產量少卻能最多人用到。假如大家都能用可以換濾芯口罩,產家也只是提供濾紙一片,估計這生產速度估計會是口罩的十幾倍,因為你不用壓紙,也不用壓繩,一人兩個口罩,定時清洗,循環使用。解決口罩荒,除了病毒消除完,日後如何去統一口罩規格也是一大問題。一次性口罩適合於醫院使用,但是民用口罩多次性口罩才能解決災難性疫情。假如每個家庭有2個多次性口罩,每當發生大疫情,政府只需要分配濾芯,即可以減少外科口罩的需求。單片的濾芯相信對比口罩也容易儲存。多次性口罩而且可以外加一些消毒喷雾上去,減少病毒黏貼。每個家庭都需要一些防備,日後我一定會買一些多次使用口罩作為後備,幾年一次大病毒,醫療儲備已經是家庭必須。 

也是電影看得多,假如有一天,沒口罩不能出門,你會如何出去外面買口罩呢?

停課不停學 zoom k12免費

雖然教育局預計4月尾會復課,但口罩供應量仍然未回復穩定,個人對於復課十分憂慮。大部分學校都已經使用網上直播進行網課,例如teams,zoom 等。這些平台都有自己好處,譬如teams 整合了作業平台,也有onenote 筆記監察學生是否認真聽課,但是卻缺少系統音量,網課直播有時不穩定的情況。zoom 就一個直播平台,老師很喜歡那個屏幕手寫功能,可以像平時上課那樣畫黑板,直播穩定性也高,雖然缺少作業等資源,但是穩定的直播對網課很重要,雖然zoom 是免費的,但卻有40分鐘的限制,不過現在面對全球疫情,zoom 宣佈對k12 免費解除40分鐘的限制,這對教育界是一件好事,也很有企業責任,相對於一些課程商還要繼續收費,外國的企業真的很有責任感,例如nearpod 也推出不少教材包,如果你想用zoom 解除40分鐘的限制,可以用下面連結

zoom k-12 free

停教不停學-網上課程

雖然政府說停課不會早於3月16日,但是目前抗疫物資嚴重短缺,學校基本上無法補給口罩等抗疫物資,醫院也不夠使用,因此復課可以說是無期。因此協助學校重新編排了上課時間表,提供了多個平台給老師使用及培訓,進行網上教學,希望繼續為在家的學生提供教育。這裡分享最近一個月內的心得。

 

Teams

 Teams 是Microsoft Office 356 其中一個軟件,若學校有參與office 365,基本上都可以免費使用teams,Teams 前身就是skype,現在整合了onedrive,Form,skype,onenote等一體,成為一個大集合團隊軟件。教育版的teams可以建立班級,可以建立作業及功課,Class Onenote,加上每個Teams 可以建立獨立團隊及頻道,可以在各自頻道裡面發起視像會議,學生就可以立即與老師進行網上教學。

Teams 有幾個優勢

1.文件整合,網上教學時分享的文件全部在頻道的檔案中,老師無需再分享給學生

2.視頻錄影,網上教學時,老師只需要啟動錄影,整個視頻的情況都可以完全錄影,完成後視頻會自動上載到頻道,老師也可以通過stream APP進行分享及編輯

3.功課作業,teams 整合了類似google classroom 的功課平台,因此完成網上課程,立即可以分享功課作業

4.聊天功能,可以給學生提問

5.整合其他程式,可以將電子學習APP例如Nearpod,Zoom,Kahoot等加入頻道中

6.學生筆記,可以通過onenote 來監察學生是否在網上課程上做筆記

7. 統一管理,Teams 可以通過管理平台去管理學生帳號,進入會議的人都是實名制,因此方便老師了解哪些學生沒有出席,方便跟進。

8.支援人數多,teams 支援多於100人同時會議,筆者詢問Microsoft 最大支援近5000人同時一個會議。

Zoom

Zoom 應該是網上會議比較出名的一個,目前香港各大學基本上都使用zoom 來網上授課。Zoom 優勢是使用十分快捷,一條連結及密碼,開個APP就可以開始上課。Zoom 的優勢

1.簡易快捷,老師只需要給學生一個連結及密碼,學生就可以進入會議,而且在APP裡面會保留進入會議的記錄,學生只需要再選擇對應的老師,就可以再次進入,相對起Teams 必須排程簡易。

2.黑板功能,出席者都可以使用黑板功能在屏幕上寫字,互動參與較強

3.電腦音頻,Zoom 可以通過設定輸出電腦音效,這個是Teams 做不到的,因此Zoom 講者電腦播放影片,參與者都能聽到。

4.對會議控制權是100%,絕對可以禁止其他人聲音,離開會議也是非常簡單,可以完全趕人出會議,這是teams和meet都不能實現的

5.管理員可以看到整個學校進行中的會議列表監察狀況

Meet

Meet 是google 推出的,前身應該是google Handout,經過多次轉型,最後變成了Meet,Meet 與Zoom功能類似,一條連結就可以進入會議,會議速度都快,不過因為是Google 提供的服務,不支援中國國內地區,因此比較難推行。若沒有學生在內地,Meet 基本上與Zoom 接近,而且免費,在線人數都有100人,而且都支援錄影。

各平台不足之處

Teams 缺陷

1.無法分享電腦音頻,播放視頻都是靜音,感覺無奈,電腦需要安裝Voicemeeter等輔助輸出

2.視頻斷線頻密,接近多星期的網上學習,經常出現看不到講解

3.匯入學生資料及修改學生資料難,支援十分不足,就連Teams 學生原則都不能夠大批量修改,需要每次20個學生修改,修改學生資料則需要使用command shell來處理

4.頻道貼文老師無法刪除,需要學生自行刪除,學生經常聊天洗版,老師感到無奈

5.無法完全關閉學生聲音

6. 主持人結束會議,會議還是沒有結束,學生又在裡面搞亂(網上還要維持秩序@@!)

Zoom 缺陷

1.無法處理文件,必須相同的平台,例如電腦對電腦,才能接收文件。其他平台只是顯示圖片,若能提供一個平台作為儲存空間就完美

2.免費版只支援40個人出席(香港地區),而且時間只有40分鐘,升級後才能支援300人。

3.視頻錄影都是收費項目,就算升級後,錄影還是要買空間

4.無法識別學生身份,用戶可以自行修改姓名

Meet 缺陷

1.國內無法使用,也就是非全球性

2.最多100 人參與

3.畫面控制方便不如zoom 那般簡單直接

一開始在校內推Google Meet,但因為農曆年過後,很多學生其實還在國內過年,除了翻墻無法瀏覽Google Meet。因此放棄了Google Meet,其實它免費也功能不錯,但是得知道有學生在國內,因此必須照顧不同需要,不能放棄個別學生。最重要還是要有一個平台能整理老師的教學材料,Teams 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隨著在家辦公的人數增加,Microsoft 也發現了服務器支撐不了那麼多人,除了局部服務器停機的問題,造成了幾次高峰期Teams 掉線,因此又找了Zoom 作為視頻後備,其實免費40分鐘,基本足夠老師上課,不過要超過40分鐘,除了付費,其實也可以暫時休息,然後重新進入會議,也是不錯的方法。

停教不停學,其實老師要付出的其實比正常上課還要多的時間去準備,平時40分鐘的課程,課堂上可以叫學生閱讀,做練習,但是網上課程,基本上是老師一個人的直播,老師要一直說40分鐘,在家工作還要照顧自己家庭孩子,有老師說在家辦公已經變成24小時工作,精神很緊張,直播壓力也很大,的確,這是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平時的模式完全無法使用,以前不用電子教學的老師,現在也一起跟著一起學習,也許電子教學在這次疫情下會在香港普及。也期待各種平台能為教育做出更多的支援。

voyager 加密病毒

最近新遇到的加密病毒,.voyager,威力強大,可以在同一網絡散播,中毒的都會要求解密,寄email: voyager@cock.li ,目前還未知解法。嘗試聯絡對方要求解一個檔案都無法成功,估計是因為公司網絡會同時能存取公司網絡,造成檔案被多次加密,這種就變成了類似洋蔥網絡的效果了。我估計除非把公司的所有ID都找出來,才能有機會解密。

目前還不知道通過什麼途徑攻擊的,不過公司有AD的要小心,此病毒只有是公司網絡能到訪問到的地方,基本都會加密,不過它還是比較聰明,windows 的系統文件它保留了,給你可以打開電腦看看情況。

繼續關注此病毒發展,希望早日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