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I 超融合基礎架構的優勢

超融合架構於2016年開始發展,現在估計快超出SAN了,首先先對比一下超融合架構和傳統架構。

傳統架構和HCI 對比
傳統架構和HCI 對比

上圖來自SANFOR ,對比傳統SAN 架構,首先說一下傳統的SAN架構,需要專業的交換機(SWITCH),獨立的服務器還有軟件管理,控制器,集中性的儲存設備。而超融合架構只需要X86型的服務器和交換機。做一個表格進行對比會比較清晰

項目 傳統 超融合架構
網絡設備 劃分Zone等操作,一般用光纖等專業設備 簡易網絡,可以用以太網10G
RAID RAID 5、6 節點,無需RAID
RAID 初始化 需要,大容量初始化也許需要幾天,修復也需要時間 無需初始化
硬盤故障 更換硬盤,初始化,更換RAID控制器,需要全盤修復 自動修復節點,只修復已經寫入的數據
擴展容量 複雜,手動,需要加RAID 簡易操作添加節點,容量池
儲存架構 集中儲存 分散性儲存
恢復速度 取決於硬盤讀取速度,一般就是100M左右 取決於節點數量,一個節點100M
硬件要求 鎖定某些廠商 X86服務器,彈性大,可以選擇的服務器多
空間要求 大約20U 約10U 左右
成本 幾乎配套勢購買,成本較高 根據需求購買,可以後續添加,成本可以控制
耗能 機器多,耗能也大 機器少,耗能是SAN 60%左右
部署時間 估計一星期 一兩天完成
硬件維護平台 多個平台 一個平台

待續。。。